風采人物
用心學習見勤懇
1996年5月,剛走出技校大門的王舟杰帶著理想、帶著渴望、帶著激情踏進了公司漁輪廠的大門,正式成為一名修船工人。從此,他和管子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彈指一揮間,經過近20年的風雨磨礪,他伴隨公司的持續發展壯大不斷走向成熟,接近自己的人生理想,從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、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逐步成長為一名管子主修師傅。是為修船事業奮斗的理想吸引他,是企業造就了他,為他搭建了不斷超越的平臺,給予他眾多的機會,讓他在磨礪中逐漸成長,在奉獻中不斷成熟。
王舟杰是那種干一行愛一行、專一行學一行的人,從普通管子工到管子主修師傅,成就他一次次勇挑重擔,守土有責。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開始,他就從心底里暗暗發誓,一定要干一番事業出來,做一個對企業有貢獻的人。他每天總要擠出時間,認真學習專業知識,他在學中干,在干中學,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,常常在工作現場,虛心向老師傅、老技術人員學習,了解工作流程,掌握管子修理等技術,他經常說:“搞好修理工作,除了理論學習,更要注重實際。我的體會就是在干中學、在學中干,遇到問題就鉆,遇到難題就請教行家?!?/span>
用心工作見真誠
進入這一行,對于苦、臟、累,王舟杰早已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,但光憑這一點還遠遠不夠,要當好一名出色的管子修理工,需要的是過硬本領和技術。因此他跟著師傅搶著干活,不懂就問,師傅看著他這么努力、認真,悉數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他。每年的12月至次年6月,是漁輪廠魷魚船修理高峰期,亦是一年之中最繁忙的季節,“咚咚鏘鏘”聲在船頭上此起彼伏,許多管路老舊的魷釣船給維修工作帶來了一道道難題。
去年7月份,深圳聯成711輪進廠修理,那對王舟杰來說可是一次深刻的記憶。711輪上都是不銹鋼管道,整個機艙管道都需拆到岸上保養、更新,而且船方要求高,王舟杰帶領他的同事邊探索,邊查閱了大量國內外相關資料,用一種新式的焊接技術,經過一星期的解體維修和裝配,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。當時正值高溫季節,在高達50多度的機艙里,為了趕工期,他每天在管道里殺個幾進幾出,干得人足足消瘦了好幾斤。船東夸他技術好、負責任,但他深知自己這幾個月的艱辛。
今年4月,舟漁807輪冷凍艙管道泄漏,致使氟利昂外泄,作為一名主修師傅,王舟杰和他的伙伴們接受了任務,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破裂點,否則會影響修理周期,影響其他工種作業。他早上不到5時就來到船上,因為這時是查漏的最佳時間,其他工種人還沒有上班,整個船廠沉寂一片,能聽到泄漏的聲音,他用應急燈不間斷地檢查,用雙手整個冷藏室的管道都一段段細致地查了一下,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查,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分析,終于找到了問題,很快修復了泄漏。
淡泊名利見奉獻
王舟杰先后多次被評為廠級先進和公司級先進工作者。面對榮譽,面對名利,他淡然一笑,而面對家人,他卻有滿心的愧疚。他深愛著自己的崗位,也深愛自己的家人,可每當家庭與工作發生矛盾時,他總是出現在生產現場,更是在空余時間默默為家庭多做一些事,減輕妻子的負擔。他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,也沒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壯語,有的只是對事業的無比熱愛,對企業的無限忠誠。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,辛勤工作、默默奉獻,用行動詮釋著愛崗敬業的情懷。
王舟杰告訴自己:“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的一顆棋子,從你跨進企業的那一刻起,無論在什么崗位,你都要承擔一份責任。對我來說,這份責任就是熱愛這個崗位,不找借口、主動工作、用心落實,做好每一件小事。勤勤懇懇,兢兢業業,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?!?/span>